一路山水一路唐诗——读《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有感
清风拂柳,江水拍岸。我望着滚滚而去的钱塘江水,思绪飞过城市的高楼,跨过乡间的田野,飞到那浙东唐诗之路上去。风拂过“唐诗之书”的扉页,和我一起踏上浙东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去探访这条独一无二的文脉。 《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描绘了浙东诗路上的秀丽风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记录了浙东诗路上的人文风俗,牧歌向晚,琴洲酬唱。这条千古文人墨客追寻的诗意之路,起于杭州西陵渡,终于临海巾山。那里还镌刻着一幅幅迷人的诗画。西陵渡,留有元白相交“莫辞来去递诗筒?”的话语;山阴兰亭集会处,犹见“清风满竹林”;曹娥江头,至今回荡着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的小调;剡溪尽处,仍能感受到李白“遥闻会稽美,一弄若溪水”的余温。在“十里香涧底松”的天姥山,我们和李白一起感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壮;国清寺里,我们和寒山、拾得、丰干一起享受“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的宁静与诗情;终于唐诗落在了临海,就和顾况一起结缘巾山吧。 是的,就是顾况,不惜离开繁华都市,来到浙东临海,与巾山结缘。巾山,在顾况笔下不是一座小山包:“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一声秋磬传来山上寺庙晚课的钟声, 袅袅“孤烟”带来山下三两人家,清静幽美,诗人俏俏掩盖的作客异乡的孤独美全被“一”字和“孤”字点破了。“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独自从黄昏呆到夜深,望着澄静如练的灵江,宁静如黛的巾山,空旷而苍凉。有人会说:“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哪用诗来掺和呢?”那他就错了如果是参入了独处异乡的忧伤,那片山水的美就没有了灵魂。顾况用他的《临海所居》,把始丰溪和永安溪汇合处的每一滴水,每一片叶子都融入了诗的世界,才让它们不同于别处的山水。其实,不光是临海,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是愿意与诗结合的。 诗,短短几行字,有着万千美景与人生感悟。我曾参加中小学生诗词大会。在吟诗时,就如同置身于山水画的诗意之中,大自然的大美屡屡浮现。一路山水,一路唐诗。多么希望我也能边走边看边读诗。风轻吹过江畔,我望着浙东唐诗之路延伸的方向,沉思……诗,千百年来受到文人墨客青睐的文体,它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可是,而今又能有几人在走过林间、看过花海后还吟几句诗呢?又有几人能把美景纳入照片、画作时再题上几句诗呢?风在,景在,慢慢走欣赏啊的心境已不在了。只有那颗心在,美才可以被发现,被酝酿,被表达的。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波光粼粼的江水岸边,西陵渡时隐时现。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六(7)班 王周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