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首 页 培训天地 少先队活动 艺术活动 美术活动 科技活动 体育活动 读书活动 第二课堂 流动少年宫 本宫介绍 党建园地
竞赛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首页 >科技活动 >竞赛活动 >
西溪湿地科普宣传活动资料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作者: | 发布时间:2008-05-22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3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要点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点解读

200626,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科学素质纲要》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崭新概念,一个目标方针,四个重点人群,四个基础工程和三个保障条件。下面分别对这五方面要点作一简要解读。

关于两个崭新概念――公民科学素质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在《科学素质纲要》中,提出了党和国家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的两个重要概念――公民科学素质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为整个文件引人注目的创新靓点。   

1、为什么说“公民科学素质”是一个新概念?

1986928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01920党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将道德素质从思想道德素质这个大概念中单列了出来;200211月,党的十六大又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为民族素质。近20年来,公民的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始终合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文化素质。如今,《科学素质纲要》明确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并据此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样两个崭新的概念,为我国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增添了充满时代气息和勃勃生机的新的元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什么是公民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科学素质纷繁定义的基础上,我国政府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科学素质内涵作出的界定。

  首先,它肯定了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它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界定为“四‘科’一能力”,即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关于四“科”,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条关于该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的精神,转换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相应要求。

  可以看出,对这四“科”以及一个能力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对科学技术知识用了“了解”,而且还加上了“必要的”这么一个限制性修饰词,这是一方面考虑到科学技术知识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公民如果不能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就无从谈起其余三“科”和应用四“科”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爆炸”的实际,公民不可能了解这方面过多的内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中属于价值层面的要素,尤其是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都处于关键和“灵魂”的重要位置,一个人即使具有较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但不一定就有较高的科学素质,甚至仍有可能对“法轮功”邪教产生痴迷。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虽然十分重要,需要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充分关注,但对全体公民而言,在短短的“十一五”期间甚或到2010年的15年时间里又难以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分别采用了“树立”和“崇尚”的具体要求。科学方法和应用四“科”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归宿,对于全体公民来说,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体现到他们在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和参与公共事务中能够具备正确的方法和必要的能力,所以对科学方法提出了“掌握”的要求,但在方法前面加上了“基本的”这样一个限制词;对应用四“科”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出了“具有”的要求,同时在能力前面又加上了限制词“一定的”。总之,对四“科”一能力的要求,既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标准,又从我国国情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阶段性出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如何?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公民个人和国家社会的两个层面阐明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科学文化素质中,人们比较强调公民的文化素质,现在,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成年人文盲率下降到很小比例,在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焦点的新世纪,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或者说扫除“科盲”的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也是广大公民适应新时代生存竞争形势、提高自身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迫切要求。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这段话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进一步说明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五方面的状况,在中国科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近年来多次开展的调查中,都获得了大量翔实数据的印证。

  一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国际比较,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低于发达国家。

  二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比较,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

  三是劳动适龄人口与在校学生科学素质�冉希�有较大差距。

  四是公民对四“科”的了解把握程度比较,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

  五是一些有悖于科学素质行为的流行程度。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这样,文件中这段话的结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就绝不是空穴来风、矗人听闻,而是具有强烈现实性、针对性、紧迫性的一种警号,说明《科学素质纲要》出台十分及时,十分必要。   

4、什么是��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在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又提出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1)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社会行动。它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来参与和推动,相互各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具有明确目标、方针、计划的一种社会行为。首先,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纲要中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国务院将成立由陈至立国务委员任组长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其次,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与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有关的部门、单位、团体的积极参与,发挥作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包括这些部门、单位和团体,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最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广大公民是制定、实施这一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一定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

  (2)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方式、途径是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广大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团体面向公众开展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对提高全民特别是大批没有完整接受基础教育的劳动者的科学素质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各类大众传媒开展的科学技术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对提高全�窨蒲�素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都获得很大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三个方面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影响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效益和效率。《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崭新理念,就可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的更高层面,将三者加以有效的整合,促进相互配合提高,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效率。因此,绝不能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某一个或某两个方面等同起来,这样就有违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初衷。通过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切实解决“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学技术普及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使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公民的需求,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5、为什么说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针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缺乏规划和计划,存在不协调现象。现在,《科学素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出了规划和部署,弥补了这一缺陷,必将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使全民族素质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6、如何理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它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占有何种重要地位?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广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作为基础和支撑,有效克服科学素质低下的瓶颈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将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置于重要位置。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共服务,使全体公民共享科学技术成果的恩惠。因此,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目标方针

1、为什么《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和2010年两个奋斗目标?

  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紧当前。因此,《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应在“十一五”期间,提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到2010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对到2020年的阶段目标进行展望。这与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安排部署也是相吻合的。《科学素质纲要》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分列提出了到2020年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2、《科学素质纲要》“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突出了哪些重点?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政府推动、面向全民的社会工程。当前,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偏低、城乡差距明显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资源不足等突出矛盾,把解决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最重要、影响最大、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问题作为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而不能面面俱到。因此,《科学素质纲要》“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突出了以下三方面重点:

  (1)内容方面的重点。鉴于科学发展观对今后国家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把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科学素质内容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在内容上的重点。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人群方面的重点。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要面向全体公民,但从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和国家及社会的主观能力、条件出发,也要突出重点,把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人群,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使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3)基础建设方面的重点。针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把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建设的重点,促使公�裉岣咦陨砜蒲�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3、《科学素质纲要》的“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方针是基于何种考虑而确定的?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提出“政府推动”,是考虑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政府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负有领导和推动的责任,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纲要实施。社会各界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提出“全民参与”,是考虑到公民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首先,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受益者,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广大公民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其次,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固然离不开与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有关的部门、单位和团体的努力,但也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收到实效。

  提出“提升素质”,是强调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促进和谐”,是从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强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关于四个科学素质行动和四个基础工程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素质纲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四个重点人群,分别开展四个科学素质行动;还针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搞好四个基础工程。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不仅对实现《科学素质纲要》目标有重要意义,更是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长远目标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推进校内外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整合。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主渠道是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同时,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和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对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科学素质纲要》除了对中小学科学教育,面向未成年人的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分别提出任务和措施外,还提出“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中提出“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等,这都将有力推进整合全社会资源加强未成年人�蒲�素质建设。

  (2)特别关注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在这一行动的“任务”中,单独列出一条强调“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措施”中,不但针对农村中小学生提出“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还特别针对辍学的未成年人,提出“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这都将有助于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平普惠,对实现《科学素质纲要》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重视社区和家庭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提出“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和“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等新鲜理念和举措。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农民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多年影响,广大农民享受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低于域市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要按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开展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这一行动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⒔�应实用技术与提高科学素质结合起来;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发挥全社会综合优势,建立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长效机制。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科普示范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

  (3)根据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关注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1994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科普工作一直将重点对象放在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身上。《科学素质纲要》将城镇劳动人口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人群之一,具有时代新意。这是考虑到城镇劳动人口担负着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任,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行动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区分三种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城镇劳动人口量大面广,职业特点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别。《科学素质纲要》对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进城务工人员以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为重点,失业人员以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重点,分别就提高科学素质作出了安排。

  (2)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为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调动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和城镇劳动者多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00万人,农民工培训2亿人。使新增劳动力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3)统筹安排,做好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到进城务工人员科技培训的衔接。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1994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领导干部作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之一。《科学素质纲要》除继续将领导干部作为重点人群,还新增加了公务员与领导干部一起作为重点人群之一。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公务员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考虑到国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不具公务员的身份,因此有必要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合起来作为一个重点人群。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执政、科学管理,对全体公民提高科学素质也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多方影响。目前我国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排在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之后,亟需尽快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这一行动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坚持求真�袷怠⒂掠诖葱碌目蒲Ь�神提出高标准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科学执政、科学管理的高度,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2)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落实到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建设上。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与建设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与党抓干部和公务员录用结合起来。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这一工程与科学教育有关,其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首次对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师队伍的组成作出了界定。这个队伍包括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从事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中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从事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专兼职科学教育与培训的专家,以及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组成的志愿者。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解决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师紧缺问题。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这一工程与科学技术普及有关,其特点和新意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推进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出发,对科普资源共享作出了部署安排。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十一五”期间,入库总信息量达到100万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2)采取有效措施,繁荣科普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开展这一工程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其特点和新�馓逑衷谝韵氯�个方面:

  (1)强调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

  (3)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开展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特点和新意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突出社会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300余座增加至500座,省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1000余座增加至2000座,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保障条件

1、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保障条件有哪些特点和新意?

  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妫�包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细则,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等。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返回到顶部
各宫动态
·小市集 大公益!“齐乐龙龙 万事大集”2024年首届青少年创意社团文化节正式开启!
·【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台州市青少年研学基地2023年度研学活动顺利收官!
·怀进鹏会见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亚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答记者问
·规范艺考培训 健全长效机制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教育部向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首枚金牌致贺信
·教育部向第27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中国代表团致贺信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校园
足球
流动
少年宫
第二
课堂

指导单位: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 主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青少年宫
微信公众号:xhqqsng 技术支持:青少年宫在线[www.qsng.cn]
之江宫地址:转塘街道少年路8号 咨询:一楼报名咨询室 电话:56001590、56001591
西溪宫地址:西湖区文体中心A区(晴川街217号) 咨询:一楼101室 培训部 电话:56102660、56102661
三墩宫地址:三墩镇厚仁路150号人防大楼2-4楼 咨询:二楼培训办公室 电话:56102650、56102651
浙ICP备05073540号-1
Copyright@2005 http://xh.qsng.cn ALL Rights Reserved